蘇幼藝術系音表171十月團活動
1969年1月,去往陜北的途中➖,習近平身為知青去農村體驗生活🧑⚖️。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在那段知青歲月裏🦻🏿👤,田間地頭的一鋤一犁📣、勵誌成才的鮮活材料🏊🏽,每名官兵都應當從中汲取營養🏆🙅🏽♂️,跟隨青年習近平的足跡尋找青春無悔的密碼🧕🏿。
樹立矢誌不渝的理想追求🏖,習近平他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很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無論是“黑幫子弟”的政治汙蔑、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現實困境,或是生理上的各種不適應📂,習近平都沒有放棄自己最終的理想🤳🏻。
鍛煉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聽說,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幾裏路才借到手💒。”在“上山下鄉”那個年代,整個社會文化生活匱乏,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時期的習近平是個“癡迷”的讀書人,讀書成了他始終堅持的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這本書激勵著我積極向上,告訴了怎樣磨煉意誌。我覺得我們藝術系的學生可以看這本書來減緩自己浮躁的心誌Ⓜ️,也可以讓青年找回自己的一腔熱血,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
宣傳委員 顧中姜
2017年10月25日
分享到: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