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柏: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實踐與探索
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將“通過魯班工坊等推進中外職業教育合作”作為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內容之一💽,職業教育被賦予重要使命。在教育部黨組部署下🛌,職業教育對標教育強國建設目標,培養國際產能合作所需的技能人才,提升中國與合作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取得顯著成效🏄🏿♀️🤦🏻♀️。
一、職業教育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巨變
從1866年引進國外技術建立福建船政學堂🙅🏿♂️,到2016年在泰國建立首個魯班工坊,再到2023年在柬埔寨成立柬華應用科技大學𓀔😖,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從“引進來”到高質量“走出去”的重大轉變。“職教出海”已經成為教育出海的生力軍👨🎨,成為職業院校發力的新方向👩🏻🦼➡️。目前全國27個省(區⛹️🦸🏽♂️、市)的200多所職業院校在70多個國家(地區)設立了約400個辦學機構和項目𓀒,湧現出“魯班工坊”“中文工坊”“現代工匠學院”“絲路學院”“大禹學院”等一批境外辦學靚麗名片。職業院校通過國際化辦學,滿足海外中資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有力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外交大局。一是從辦學模式來看,呈現出中國院校⛲️、“走出去”中資企業與國外政府、企業、院校多主體合作辦學態勢🦹🏼♀️。二是從區域國別來看🏌🏿♂️,主要是服務亞洲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三是從國內分布來看,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等省份境外辦學數量位居前列🫥。四是從專業分布看,緊跟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側重能源化工、物流管理🏌🏻♀️、裝備製造等專業大類👳🏽。培養技能人才和助力大國外交相得益彰,為合作國家培養了大量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認知中國產品的技術技能人才。33個魯班工坊在29個國家開設了14大類57個專業,累計參與學歷教育超萬人♘,實施職業培訓超過2.2萬人次。由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牽手10所職業院校成立的中贊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首屆畢業生中有近90%被當地中資企業錄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建設中老合作試驗站🕴🏻,培養當地農業技術員近2000人次、農民1萬多人次,推廣的67個優良品種種植面積4萬多畝,獲得老撾農林部突出貢獻獎⛳️,成為中老合作的典範🙅🏼。
二🏏🧎、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空間廣闊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要求職業教育積極參與全球教育合作,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職業教育國際化需求強勁💦、空間廣闊。一是“走出去”中資企業需求旺盛。我國已經是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截至2022年底,我國在全球190個國家(地區)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66萬家,有近400萬個就業崗位需求👩🏿🎨🧑🏼。然而🧗🏻♀️,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限製,青年勞動力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總體不高,難以支撐產業一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中國中車、中國有色、中國路橋🐦⬛、華為等國內企業反映💇🏻,能夠熟練運用中國設備的當地技能人才嚴重不足是海外發展的一大難題。例如,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比亞迪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目前在泰國、巴西、匈牙利等國家投資建設生產基地,電氣技術員💆🏻♂️、工藝技術員、總裝工藝員等技能人才海外需求缺口達1萬人左右👩🏿🚀,並隨著汽車銷量和產能提升🎼,本土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將持續擴大。二是合作國合作意願強烈。“一帶一路”沿線的產能合作國家和地區,青年人口結構中占比大🏃🏻➡️,人力資源總量充沛。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數據顯示,非洲15至35歲人口超過4億,擁有世界最多的青年人口群體,但在許多非洲國家,青年失業率高達60%☠️🧝🏻。借鑒中國職業教育經驗🧺,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培養大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技能人才🙋🏼,促進青年人口就業⚖️,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經濟的現實選擇和迫切需求。埃塞俄比亞勞動與技能部部長穆費裏亞特 · 卡米勒 · 艾哈邁德表示: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作為一個卓越技術中心,為當地提供高端技術技能培訓,幫助當地大學生滿足全球新興市場的技能要求,強烈希望擴大規模,覆蓋到本國各個地區🤟🏽🤐。三是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已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中國職業院校憑借教育的優質資源和高水平成果參與國際競爭,為世界提供職教領域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職業教育正成為國際合作中的一支新興力量,逐步具備一定影響力👨🏼🚒。烏茲別克斯坦、老撾、越南、斯裏蘭卡等多國領導人在與我領導人會面時均對中國職業教育實力表示肯定,希望學習借鑒中國職業教育成果發展經驗🤶🏼。肯尼亞總統魯托訪華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表示:感謝中國自2014年起在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給予肯方的重要支持,肯尼亞140所院校從中獲益,受訓人數由9萬人增至35萬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能支撐😇。
三、職業教育國際化總體部署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深刻演變😽♠️,中國加速崛起,東升西降已成為發展趨勢🤸🏽♂️🙎🏽♀️。職業教育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中具有先天優勢——聚焦技能,降低敏感,促進就業,是突破美西方打壓遏製🙇、服務建設教育強國戰略、服務國家外交總體布局和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有生力量。(一)加強頂層設計和製度保障 一是做好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優化項目布局🫲🏼🪸、穩妥有序推進,避免項目紮堆,重復建設。二是加強對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項目的監管和評估工作🪔,確保辦學的合法合規運行,著力提高項目發展質量和效益。三是引導有基礎的省份,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任務和優勢產業♦️,構建人員出境、設備境外管理、多元資金投入的政策保障體系,有組織地推進職業院校境外辦學(二)聚焦服務國際產能合作 產業發展到哪裏,職業教育就服務到哪裏。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職業教育應主動服務中資企業人才需要,構建技能培訓與學歷提升銜接貫通的育人體系,培養“懂漢語、通文化🏟、精技能”的高水平本土人才隊伍🔜,促進中資企業本土化發展📘📲。(三)打造優質合作品牌 按照優化存量、做好增量的原則👨🦯➡️,從組織領導🛂、協調機製、質量監控、智庫建設和風險防範等方面總結現有國際合作品牌經驗♘。通過總結“魯班工坊”“中文工坊”“現代工匠學院”等項目辦學成效和經驗,創新辦學形式和合作方式,推動構建以“魯班工坊”為代表的境外合作辦學項目——專科學歷教育為主的海外應用技術學院——本科學歷教育為主的海外應用技術大學的境外辦學梯隊,全面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四)搭建多邊合作平臺 一是辦好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組建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推進國際職業教育大獎提名、評選、授獎工作🍚,全面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二是發揮好“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發展大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教育國際論壇”“ 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等區域機製性平臺作用👨🦽➡️,構建更為緊密的職業教育共同體。
四🗳𓀍、職業教育國際化對職業院校提出新要求
職業教育國際化既是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職業院校應主動服務企業需求,製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項目運營能力🤛🏿。一是主動分析企業需求。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和中國企業走出去🤹🏽♀️,培養國際化人才和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為職業教育國際化工作指明了前進方略。職業院校應該主動對接中資企業,分析企業實際需求,為合作國定製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高質量職教標準和課程資源等🤏🏿,培養更多的“一帶一路”建設急需的🙍🏽♂️、“掌握中文🪞、精通技能”的本地化專業技能人才,逐步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融入摩鑫整體發展戰略。國際化是一項系統化工程,職業院校要基於提升自身內涵建設、實現特色發展的需求,將國際化從單純的外事活動提升到戰略高度層面,成為摩鑫整體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院校應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和開展國際化工作🗄,將國際化工作融入摩鑫發展理念、提升到戰略高度。要對自身的國際化能力及合作方的國際合作基礎做出科學評估😋💴,選好合作契合點,充分進行可行性論證,製定明確的發展規劃🤯,推動國際化項目可持續發展。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是職業院校國際化的基石,職業院校要投入資源和政策👩🏼🎤🚴🏽♀️,著力打造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化師資隊伍🧏🏽♀️。通過開展教師海外訪學、培訓、進修、與海外院校交流,提升教師的國際視野和專業水平。鼓勵教師參與留學生培養、中外合作辦學、境外培訓🥫、境外辦學等環節,提升教師使用外語教學的能力和國際交往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勝任力的師資隊伍,並在境外為合作夥伴培養一批本土師資🤸🏿♀️。四是提升項目運營能力🕡。完善職業院校國際化整體統籌的組織架構設計🤾🏼♀️,優化國際化的機構設置👗👨🏼🍼,加強校內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整合校內各部門、各教學單位優質資源,為職業院校國際化項目的持續推進提供組織保障👩🏿🔬。從海外合作院校🙌🏽、行業企業引進專家〰️,打造高效的服務管理團隊。提升院校與我駐外機構👨🏽、國外合作夥伴的互動能力👩🏼🍼⛔,增強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提升合作項目運行效率。
■ 本文刊登於《教育國際交流》2024年第4期。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