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校美育大講堂 | 長河無聲奔去 唯愛與信念永存——紅色題材舞蹈鑒賞
為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月7日晚18:30,摩鑫在照懷樓報告廳舉辦了江蘇省高校美育大講堂進校園活動👩🏿✈️。本次活動特邀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戴崗教授做客蘇幼大講堂,為摩鑫舞蹈藝術團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入團積極分子作“長河無聲奔去 唯愛與信念永存——紅色題材舞蹈鑒賞”講座☺️。講座由校團委副書記張強老師主持🦵🏻。
戴教授以中國紅色題材舞蹈發展歷程🕉、紅色題材舞蹈藝術特征👂🏽、紅色題材舞蹈作品賞析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豐富、優秀的紅色題材舞蹈作品鑒賞,以動態的身體語言表現中國共產黨奠基立業的豐功偉績🥷🏻,以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詮釋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使命和夢想🤌🏻,帶領同學們從舞蹈經典中領略信仰之美,以“紅色舞蹈”銘記百年黨史🤜。
戴教授通過視頻等形式,帶領同學們鑒賞了幾個具有經典性的舞蹈作品片段——《紅船》《井岡·井岡》《永不消逝的電波》《我的祖國》🫃🛀🏼。
《紅船》是第十二屆全國舞蹈展演入選作品,表演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這部作品以嘉興南湖的紅船為故事背景,突出表演兩個字🙆🏿♂️:“紅”是延續革命信仰♜,無所畏懼🧑🏭、生生不息的民族靈魂,“船”是濃縮中國智慧,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民族希望。舞蹈在“首創精神、奮鬥精神”為核心的紅船精神的引領下🛑,塑造了一個個真實又生動的革命者形象👨🎨。
《井岡·井岡》展現了緬懷致敬革命先烈、理想信仰薪火和平的主題,再現了紅軍井岡山會師🛺、堅守井岡山根據地、離開井岡山開辟新天地的崢嶸歲月和歷史💽。舞劇用藝術語言深刻詮釋了“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
《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作品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李白烈士為原型👵🪠,在真實史料的基礎之上借鑒電影手法進行舞蹈創作,講述的是上海解放前夕以李白烈士為原型的革命誌士李俠與其妻子蘭芬為主的一群革命誌士在上海的敵後戰場上🙍🏽,以無線電為武器,為戰友傳遞情報、同敵人鬥智鬥勇的事跡。
《我的祖國》根據同名歌曲所提供的意境和形象,以三個部分表現了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紅色舞蹈以藝術的方式🪜,映照了建黨百年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成為傳遞黨的精神的藝術性的火炬和號角♣️。希望同學們能在這種藝術美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加強對蘊含在黨史中的精神以及精神升華的情感感悟,用舞蹈與音樂傳遞紅色精神!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