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鑫平台

摩鑫平台網站xml地圖
您的位置🔽: 摩鑫平台 >管理機構>團委>素質拓展>元和講壇>詳細內容

元和講壇

莫礪鋒教授來校講學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7-04-27 11:56:13 瀏覽次數: 【字體:

 4月26日下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莫礪鋒來摩鑫作了“唐詩入門談”講座🧔‍♂️。講座由校圖書館張衛平館長主持👶🏼。部分教師和全體學前一系16級、13級學生認真聆聽了講座👲🏻。
         莫教授自比作導遊,帶領摩鑫師生遊覽了氣象萬千的唐詩“百花園”✫。教授從唐詩句式和音律切入,說明了唐詩對中國詩歌發展的傑出貢獻🫴🏿。例如:《紅樓夢》“香菱學詩”片段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一句,便是古人作詩時講求的平仄之道,通過古漢語四種不同聲調的交叉、結合,創造出抑揚頓挫的音樂之美。莫教授向在場師生推薦了清代孫洙編纂的《唐詩三百首》👰🏽‍♂️,但由於印數🤡、版本眾多,良莠不齊,在閱讀前還應選擇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在談論當代讀者閱讀唐詩的意義時,莫教授認為有三點意義:一是唐詩具有跨越時代的情感力量,與當代人的許多情感、思考也能產生共鳴。教授舉了自己思鄉學生的例子,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是此情的最佳寫照。其二,唐詩展現了祖先們的生活形態與細節🧻🥨,復現了古人的生活場景。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心靈安慰,韓愈“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的惋惜之情以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戀戀不舍的友誼都是古人重視精神生活的體現🖐🏼👩‍🦼,值得追求物質生活的當代人深思。其三,品讀唐詩是熏陶式的教育🫄🏿,在審美中達到人文素養和人格修為的提升。以杜甫為例,古人尊杜甫為“詩聖”,便是其人品、詩品俱佳🩰。他作品的核心是憂國憂民🟢,體現了儒家思想“仁”的精神,是最值得寶貴的正能量。文天祥在被囚的歲月裏始終讀杜詩⛅️,還在獄中寫就了二百首“集杜詩”,可見杜甫的詩歌是文天祥的精神來源,讓他感受到了古人的心跳👩🏻‍🦽,以致最後能夠從容就義,民族氣節得以保存。

最後,莫教授寄語在場師生多讀唐詩,直面古人🤷🏿,接受詩歌的人格熏陶和感染🦸🏿,享受品讀的過程,衷心喜歡上唐詩。莫教授還為部分熱愛唐詩的師生簽名留念👨🏼‍🍳。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通過莫教授的演講,讓在場師生對重新認識閱讀唐詩的價值以及如何更好地品讀唐詩有了深入的體會🦵🏼。講座時,莫教授的謙謙風範也令在場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摩鑫師生通過閱讀節的契機,能更好地領略唐詩的綺麗風采!

文:朱君誼

圖👳‍♂️🏢:李愔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戶登錄

摩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