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賞析‖一起來感受古韻姑蘇的昆曲魅力吧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牡丹亭·遊園唱詞
2019年3月22日,摩鑫平台藝術系17、 18級音樂教育🙅🏿、音樂表演班的同學們,在藝術系和校團委的組織下前往觀前街·沁蘭廳聆聽鑒賞昆曲藝術。
初春到來,溫暖襲人,我們在這裏聽曲兒🍷、品茶、讀誦🍩。
昆曲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發祥於蘇州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它起源於元末明初的“昆山腔”🕵️,明代中經魏良輔等人的改革🩻,發展成為“水磨昆曲”,後經排練梁辰魚創作的《浣紗記》並搬上舞臺,成為昆劇。昆劇集中國戲曲藝術之精華,熔詩詞樂歌舞戲於一爐,在中國戲曲史,文學史🤶🏽🏂🏻,音樂史,音樂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喻為“百戲之祖”🧝♀️。2001年05月18日,昆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文化遺產。
在優秀的青年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我們欣賞了《牡丹亭·拾畫》、《孽海記·思凡》、《琵琶記·掃松》等優秀的昆曲劇目的經典選段🌡📋。演出期間,演員們與臺下同學進行互動與教學,讓我們從多方面感受了昆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動落下帷幕♉️,語余音猶存,希望通過這次文化感知活動,同學們可以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並且積極的做非遺文化的傳承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昆曲貌似已經離我們的生活愈來愈遠👩。但隨著文化的自覺👳🏻♂️,傳統的傳承,昆曲也許會以一種新的形勢出現在人民的生活中🧑🏿🚒。因此,今天當我們聽到和看到昆曲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昆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應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