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新語 | 李靜:達師之教——我的教育之思
各位老師:什麽是教育?在我們的課堂上,在我們每一次與學生的交往中,我們要給學生傳遞什麽?我想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答案,而這一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像考研一樣研究教材,在教材上做了很多標註,我邊做標記邊想用什麽案例來佐證、有沒有合適的到圖片、能不能找到相關的小視頻?然後開始做PPT,一節課內容,可以做出幾十頁PPT。那麽多內容,怎麽講完呢?只能是我講學生聽,讓學生討論多了,講得多了,我就沒時間講了,所以,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那個時候在和學生搶時間。效果怎麽樣呢?這樣大概有兩個多星期,我找學生談話,學生說,老師你講的例子很有趣,我們想記下來,可是PPT很快就翻過去了,還有一些內容我們翻書都找不到,上課的時候必須趕緊寫,要不然根本記不下來。
我的回應是:記不下來沒有關系,我把PPT都發給你們,你們上課的時候聽就可以了。其實這個時候我還沒有真的感覺到有什麽問題,我甚至被自己備課的熱情感動到。
給了PPT後的結果是:之前上課的時候學生還會拿筆記一下,現在筆都不用拿了,反正課後老師會發PPT,效果可想而知。
這次我意識到了問題,我開始反思,開始去向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也和一起來的新老師一起聽課、一起討論,慢慢地我開始對學生的學情、對課堂有了更多的認識,我開始重新研究教材,梳理重難點;開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需要學習什麽?哪個地方一看就懂,哪些地方理解有困難,哪個地方看似懂了,其實並不然?然後我再去調整教學內容,逐漸做到在課堂中重難點突出,也能給與學生更多的討論、分享的時間,這些改變效果是很明顯的。
後來,我參加教學公開課、微課教學比賽、信息化教學大賽,這些經歷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課堂設計是一門藝術。在我看來,教師要有一種造型能力。這個“造型”,是要明白課堂要達到的目標,並對此有非常清晰的、精妙的教學設計。在結構上,要有精妙的設計;在課堂進程上,要有細致的布局。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一節好課的認識是這樣的。
這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學生的三周教育實習改為校內實習。我們開始思考,如果這段時間學生在幼兒園,他需要在幼兒園做什麽、需要具備什麽能力?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課程的大綱,我們進行反向設計,製定了三周教育實習方案。這種集中一段時間、以任務為中心,打破學科之間壁壘的系統的實習,我們收到了很多學生積極的反饋。除了掌握的知識技能、可見的實習成果外,最讓我觸動的由此帶來的學生精神上的成長。
以我帶的《幼兒園遊戲》為例,其中有一個作業是玩教具製作。我和幼兒園聯系,采訪了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他們現在需要製作什麽遊戲材料,有什麽需求,然後我們製定了任務單,這個任務單是開放性的,給學生留有創造的空間,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當告訴學生製作的玩教具最終會送到幼兒園,我們會請幼兒園老師拍下小朋友操作玩教具的視頻,讓老師和孩子們對我們的玩教具進行反饋時,學生們顯然被這個想法點燃了。有的學生設計好了玩教具,先做一個小的樣品,拍給我看,說:“老師你覺得這個樣子小朋友會不會喜歡?”有的學生說:“老師,表演區我們打算給他們做一套白雪公主的衣服。”,我說:“你們打算用什麽材料做?”學生說:“我們挑選了很多材料,最終打算用塑料袋做。”我和吃驚,那能結實嗎?別穿一次就不能穿了。學生們自信地說:“老師,你放心吧,應該不會,我們找的那個塑料袋很結實,做好了給你看就知道啦。”學生企業微信發來說,老師,你看,白雪公主的衣服做好了,我們周末兩個人一起,花了三個小時完成,特別期待看到孩子們穿上的樣子。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我被學生的熱情所打動,被學生在做這件事情時的愛心與責任心打動。因為我看到了,在學生眼中,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他們更是站在了孩子的角度去看:我做的這個玩教具他們喜歡嗎?合適嗎?他們願意玩嗎?
而這恰恰也告訴了我,教育是什麽?教育不僅僅是絢麗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過於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往往會弱化人的精神力量與潛能。而事實上,教師教育可能最為重要的即是涵養師範生的精神境界,這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與思想的解放。所以,教育是是什麽?我得到了答案,正如柏拉圖所說:“教育非它,乃心靈轉向”。
而此時我也更加理解師德中強調的: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這,是我最大的感悟,更是我們一系學前教研室傳承的育人精神,我們希望用行動去詮釋教育的真諦,用行動去帶領學生的成長!請讓我們一起同鑄兩代師魂,共樹兩代師表!